“同学们,我在三里沟村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三里沟经验’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们的调研成果。”烟台职业学院学生刘红丽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思政课。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她和同学深入烟台市蓬莱区三里沟村开展调研,不仅完成了调研报告《三里沟的乡村振兴路》,而且获得了山东省首届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
“田间的思政课”让思政育人更加鲜活生动,使学生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烟台职业学院将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评价思政教育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大思政课”体系,厚植文化“涵养力”,拓宽实践育人“赋能场”,不断丰富学生思政教育获得感的内涵,培育学生成长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培根铸魂
“大思政课”融通理实
杨健老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上,每次10分钟的“微分享”是学生们都喜欢的教学环节。大家提前预习、交流感悟、讲解案例、分享故事。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思政课堂的主体。
在烟台职业学院,“启发式”“互动式”的思政课深受学生欢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依托校内胶东红色文化体验馆进行实境化、可视化教学,同时带领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动校园”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学好思政课的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汇聚学校领导、系部负责人、辅导员、专职思政课教师等力量,采用数据对比、视频播放、头脑风暴等,让学生深切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树立报国理想,培育责任担当。
在“大思政课”体系指导下,学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立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集体备课制度,教师每年要接受一定学时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从革命传统到爱党爱国,从工匠精神到科技强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思政要素有机融于专业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守正创新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新中国成立初期,草原姑娘都贵玛19岁抚养了28个失去父母的孩子,谱写大爱无疆。”烟台职业学院2021级学生张明雨谈及参演《国家相册·国家的孩子》舞台剧感受时说道,“如今19岁的我扮演都贵玛额吉,深深体会到我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博爱与担当。”
2021年,由学校改编排演的“国家相册”系列舞台剧刷爆师生朋友圈。舞台剧以艺术形式对新华社《国家相册》微纪录片进行深度再创作,让师生铭记革命历史,厚植爱国情怀。
作为职业院校,企业文化是烟台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切入点,通过与知名企业联手成立“万华产业学院”“烟建班”等协同育人方式,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文化,达到校企共育目的。学校聘任71名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等担任思政课导师,将匠心匠艺传递给学生。同时,通过系部特色文化长廊展示大国工匠事迹、优秀校友风采、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建造特色景观营造育人氛围。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也是学校文化育人的特色。艺术节、网络文化节、音乐节、科技节等精品文化活动以及“思政影院”“学工讲堂”等文化品牌,以源源不断的文化让学生提升精神上、情感上的获得感。
行远自迩
实践育人笃行不怠
2022年11月,烟台职业学院“守护朝阳”陪伴儿童成长服务队入选全国“守护朝阳、助力成长”“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实践团队。2022年暑假,该服务队师生奔赴青海开展志愿活动,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服务队成员刘叶童同学表示:“这次支教不仅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也使我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
学校“七星湖·益起爱”服务队赴新疆喀什英吉沙县第三小学进行支教,开展小学生微心愿征集、“云游非遗,福禄进疆”、“云游非遗,纸鸢传情”文化云直播等活动,在传播爱心和文化的同时,也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得到了充分锻炼,收获满满。
学校不断健全社会实践育人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学生们培养了用专业解决问题、用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机械工程系“小工匠”课堂弘扬工匠精神,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学生进社区和乡村为群众义务维修家电、农具,艺术设计与公共管理系学生为40余个村庄彩绘文化墙,经济贸易系开展“电商下乡”培训……学生们在实践中不忘初心、勇毅笃行,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宫珮珊 孙梦佳)